1-3佐证材料11:学院关于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
日期:2019-12-25 11:25:00  发布人:wmzx  浏览量:1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及《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专项计划》,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着力提升学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面的思政育人体系,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全面落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深入挖掘课程及各教学环节育人功能,构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育人课程体系,形成各类各门课程协同育人格局。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建设目标

通过3年的改革和建设,构建较为完善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的有效机制。提炼一系列可推广的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各门课程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全力推动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

三、建设内容

(一)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程课教学效果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坚持“思政课的八个相统一”,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推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落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创新教学方法。把教学和习惯、实践、能力相结合,构建“理论教学+课堂互动+探究拓展”三位一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组织评选优秀教案、公开课观摩,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

(二)不断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意识与育人能力

切实提高每位教师的政治站位,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认识上好“思政课程”和做好“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途径,既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核心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其他所有课程的育人价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会贯通,实现思政教育从专人向全员的创造性转化。牢固确立每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和每位教师都肩负育人责任的担当意识,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帮助教师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理解基本内涵与逻辑,逐步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能力与素养,激发每一位教师立足专业的特殊视野、理论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指引下对课程进行深度开发,找准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点,建立生成性关系,充分挖掘和激发思政教育内涵,科学规划和有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三)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学和研究的全过程,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从战略高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课程思政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各类专业教育课程中去。推进由“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不是简单增开几门课程,也不是增设几项活动,而是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通过“基因式”融入所有课程,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课程都上出“思政味道”,所有任课教师都挑起“思政担”,按照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导向相统一的理念,各门课程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落实到质量标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等全过程,都要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等。各系院部要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专业课程要突出培育实践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突出培育创造性的思维、高尚的文化素养、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突出育人价值,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四)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

在课程教学中,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大学生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道德情操等关键目标培养。要提高教学技能,优化教学方式,由僵硬范式转为引导探究,由单向传递转为双向交流,由单一课堂转变为联结情境。要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全面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所服务。

(五)推动教材改革

建立常态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校外专家、学生组成的教材开发,在思想理论教育学科与课程建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有机融合的理念指导下对教材深度开发,推出一批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六)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在课程评价体系建立中,要注重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一个首要因素,要将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对专业的忠诚度、对专业价值的认知、专业方面的操守等作为重要的监测点指标。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要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应设置“价值引领”或者“育德功能”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的制定中设置“价值引领”的观测点。

(七)开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

开展学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示范课遴选建设活动,坚持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结合、课程建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重点推进与鼓励创新相结合,明确改革目标、原则、实施步骤和任务要求。学院将在各系院部遴选示范课进行立项建设,开展试点工作,修订课程大纲,编制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切实将思政教学目标融入教学设计,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发挥引领作用。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推进核心课程建设,实现所有课程思政教学的规范化建设,整体提高育人效果。

四、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构,统筹推进全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加强制度设计与完善,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纳入学院事业发展的规划和发展战略之中,强化顶层设计,重点研究制定课程思政的政策措施。定期开展调研和专项研讨,研究提出具体政策和措施,确保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二)强化工作考核

定期对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建立动态化、常态化、滚动式评价模式,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把教师参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改革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将系院部推进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纳入学院绩效考核评价。

 

 

 

 

 

 

 

 

 

 

 

 

核发:0 点击数:1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