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佐证材料1:“不忘初心 感恩铭记”——徒步寻找红色遗址
日期:2019-12-25 00:00:00  发布人:wmzx  浏览量:4

  如果有梦想,不要让经济的困难折断你飞翔的翅膀,如果受资助,不要让慷慨的资助成为你懒惰的借口,如果你圆梦,不要忘了感恩这个温暖你的社会。

                                                         ——题记

宝生部长说:要完善资助体系,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作为一个负责资助工作的老师,我切实感受到了这些年来,国家在资助体系中作出的改进与成效。国家资助如春风化雨般,助越来越多的莘莘学子圆梦芳华。我也在工作中切实感受到,如何让保障性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方向,如何让资助育人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就好像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如果不深入学生的内心,那么往往只能帮助他们在校园的这段时间养成一段时间的良好习惯,一旦他们步入社会或者脱离管束,往往容易逐渐懈怠。国家资助只能在一段时间帮助学生解决一部分的经济问题,要帮助学生在受资助的同时,养成自我脱贫的意识,不要做“啃老族”、“肯社会族”,既然有人已经帮助你们插上梦想的翅膀,就要努力寻找目标与方向,振翅飞翔,也许飞翔的过程中会碰壁,但请你相信,所有的努力和汗水才能成就未来的你。资助育人是今后资助工作的新使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学生资助工作也应不断向前发展。资助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学生资助的根本目的是育人。

上海是一座海纳百市的城市,每年高考后,一大批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来到这座城市,我们学校每年也会接受大量来自各地的学生,他们有的怀着梦想,看着来自上海的录取通知书,望而生畏,让他们担心的不是即将要到一个新的环境,而是高昂的学费和未来高昂的生活成本,生活的压力已经让父母的脸庞满是皱纹,他们不忍心再因为自己的梦想,加重岁月在父母脸庞上的痕迹,是国家资助,让他们通过绿色通道,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等资助项目,重拾梦想。

为了更好地培养受助学生的感恩意识,成才意识,自强意识,我带领部分受助学生开展了一次徒步寻找红色遗址活动,通过徒步寻找红色遗址,感受红色情怀,学习红色精神。今年恰逢我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的早期重要领导干部,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杰出的外交活动家刘晓同志诞辰110周年,我带领学生第一站来到了上海市静安区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暨刘长胜故居这里学习红色精神,选择这里作为徒步寻找红色遗址的第一站,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是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更是因为我了解到这里有讲解员讲解这段红色历史,我希望他们来到这里,不仅仅只是来到了这里,走马观花看一遍,更是在这里能够学习到精神并有所感悟,在这里有一个当时隐蔽战线的游戏可以体验,学生们都兴趣盎然,通过这个小游戏,有学生说当时的上海地下党同志的聪慧与忠诚,他们身上敢于吃苦、敢于创新、敢于开拓的精神值得他们学习。陈列馆的最后有一个当时的老前辈们的寄语,他们的谆谆教导跟这座红色遗址两相呼应,给了受助学生们深深地心灵震撼,吾辈少年当自强,不负少年好时光。

从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暨刘长胜故居出来,我带着这群学生踏上了上海的愚园路,这条路上有108幢洋房,3公里不到的路上处处遗留着先烈们的身影与红色遗址,愚园路218号是当年百乐门舞厅的遗址,这座上海滩旧梦最耀眼的地标,作为海派文化的代表,随着时代的更替,渐渐的成为了上海人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的缩影,愚园路361弄愚37号,曾住过中国山水画第一人应野平,虽然先人已经作古,但是这种敢于为天下先的精神亘古恒长。再往北走,按着路标,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寻找,我们一行人找到了愚园路361弄121号中共上海局秘密联络点,虽然现在这里不再是秘密联络点,但是想起这段历史,空气中仿佛依旧弥漫着当时的紧张气息,再往北走,我们与愚园路579弄中实新村44号的地下党上海书记刘晓的故居不期而遇,作为当时的中共地下情报人员,他不畏艰险,协助陈毅使上海的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故居面前有一块1992年上海市政府立的刘晓故居纪念牌匾,墙角下树木的枝叶遮住了部分牌匾上的字,学生伸出手来拨开了这些枝叶,有个学生说虽然做不到成为和他们一样改变社会的伟人,但是会积极以他们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尽最大所能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虽然天气炎热,一路徒步下来已经汗流浃背,我问他们还想不想继续沿着这条路往北寻找下去,让我惊喜的是,平常吃了点苦就喊苦喊累的他们没有一个提出要停止前进的步伐,在继续前行的路上有个学生跟我说,他来到上海读书快一年了,一直没有过来市中心看看,基本活动都在学校周边,不是没时间过来,是怕市中心的经济消费超出自己的生活费预算,也怕看到市中心的生活成本后,没有信心未来在这座城市继续奋斗下去,他对上海这座城市充满了热爱,高中毕业后只身一人报考上海的院校,来到这座城市,然而未来的未知,经济的不独立却让他没有足够的勇气去融入上海、了解上海,通过这次的徒步寻找红色遗址活动,不仅让他明白,路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出来的,要相信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次跟红色遗址的近距离触碰,先人身上敢于为天下先、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触动着他,他说如今的上海离不开先人们当初实现的看起来不切实际、困难重重的梦,在事情还没有踏出第一步前,不要自己先阻碍自己踏出那第一步,不要先说不可能,要先告诉自己,我可以,正如那句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说话间,我们就来到了愚园路1032弄岐山村111号钱学森故居,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章的获得者,学生说,以前我们只是在书本和影视作品里学习钱学森无私奉献、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热爱祖国的高尚品质,通过亲身来到他的故居,他的精神更形象化、真实化了,这种铺面而来的真实感让他觉得钱学森不再仅仅只是三个字。日色渐晚,我提议今日徒步寻找红色遗址之行再寻找到一个遗址,就告一段落,虽然今天的步数都超过两万多步了,但学生们的热情依旧,我们边走边讨论对今日一路见闻的感想,不一会儿就来到了愚园路1112弄4号的国军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鼎的旧居,他是我国著名爱国抗日将领,他的儿女中有三位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从军报国,这种爱国情怀深深地感染着学生们,有学生向我咨询从高校如何去当兵,在和他们介绍完征兵的各项流程后,想当兵的学生说回去要好好锻炼身体,早睡早起,争取到时候体检能通过,能够有机会踏上当兵的旅程,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保护身边的人,回报社会。

这次的红色之行,积极响应了党的十九大号召,传承了红色文化和优良革命传统,培养了受助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使受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上海的解放离不开革命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有了前辈的浴血牺牲,才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本次活动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丰富了受助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了受助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了受助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激发了受助学生的感恩之心,铭记历史,感恩先烈,感恩国家的资助对他们学业的帮助,饮水思源。

同时本次红色之行促进了我与受助学生的关系,之后受助学生经常主动向我咨询学业和生活上的问题,也愿意将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分享给我,他们也在课余时间参与兼职工作,靠自己的努力解决经济上的困难,跟我一同前去的7位同学,里面有后来靠自己的努力完成多项资助工作站活动的,有带动身边受助学生一起兼职减轻父母压力的,有积极参加各项志愿者活动并表现突出的,有作为暑期资助宣传大使回乡“现身说法”帮助更多的学生了解国家资助政策的,我也很高兴看到他们兼顾各项工作的同时,学业也没有落下,获得各种奖项和奖学金。

希望以后能开展更多有特色的资助活动,资助助人的同时更注重资助育人,不仅在经济上资助他们,还要在精神品质上教育他们,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渐渐学会自强自立、知恩图报、回报社会的优秀品质。

                                                    

核发:0 点击数:4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