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学院计算机系紧跟时代步伐,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项目为载体,着力打造“互联网+”创团队建设,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力度的重大举措,同时也为培养更多有义务奉献精神且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志愿者团队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这一团队发挥专业优势走进社区,开展义工服务,用自己的行动奉献社会,展现出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赢得社会好评。
一、制定“+”创团队组建方案,实施扶持创新举措
“互联网+”是对创新2.0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相互作用共同演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的高度概括。我系“+”创团队的目的是达到教育部提出的“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创新培养要求,是我系拟重点扶持和建设的系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及志愿者服务队。该团队的组建,是我系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项目为载体,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力度的重大举措,同时也为培养更多有义务奉献精神且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志愿者团队提供良好的平台。
我系“+”创团队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大学生工作室,积极倡导、鼓励和推动我系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创新性研究,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努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培育和发现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和创新人才,二是志愿者服务队,即联通营业厅&维修队,通过为学校老师及学生提供免费维修电脑等志愿者服务,帮助解决电脑出现的各类问题,增强志愿服务理念,提高志愿服务水平。
二、强化“+”创团队专业培训, 明确专业服务方向
2013年3月11日,我系在全院领导的支持下成立了大学生电脑维修队,志愿者们来自计算机信息系的各个专业,系部及信息化老师对其进行为期6周的义务岗前培训,在此培训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提高了计算机操作技能,初步掌握了维护计算机设备的能力、能及时排除网络故障,随后对全院师生电脑进行维修包干区域分配,接到报修申请及时处理,同时顺利完成教工宿舍网络搭建等工作。
2014年10月,电脑维修队逐渐扩大,改名为大学生工作室,下设联通营业厅&维修队、软件应用开发学生工作室、多媒体设计制作学生工作室、网络工程学生工作室4个核心部门,每个核心部门都有专业老师负责指导,主要负责学院师生员工的计算机维护,网络运维,部门网站的设计、多媒体设计和制作以及联通营业厅的运作,本着参与、协作、奉献的精神,全院师生服务,是一个优秀的高素质网络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创团队实施指导教师负责制,在导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展与工作室性质相关的活动,使同学们在团队协作、实践技能、开拓创新等方面得到锻炼与提高。其中,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室又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基地。在工作室中,通过其所具有的实践性、创造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帮助学生感受、理解课堂所学知识,同时通过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及方法,学会使用先进设备,学会专业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收集、处理信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创造思维,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大学生工作室内景
各工作室开展情况如下附表:
团队名称 |
承接与完成项目 |
网络工程 |
1.完成教师公寓的综合布线设计, 部分施工、测试等工作 3.已承接学院网络工程标准化建设部分工作 |
联通营业厅 |
1.开展学生的手机充值及宿舍上网业务 2.承接学生证件照拍摄,材料编辑及复印业务 |
计算机维修团队 |
承接师生员工的计算机维护及打印机维护大约50多人次 |
软件应用开发 |
承接财务处、人事处、院办、学生处、团委等部门的网站设计与制作 |
多媒体设计制作 |
1.完成计算机信息系的LOGO设计 2.完成工作室整体展板的设计 3.承接机电工程系实践教学“微电影”的拍摄与编辑工作 4.承接学院“全景数字校园”拍摄与编辑工作 5.海报设计 6.X展架(易拉宝) |
三、专业义务贴近师生所需,公益活动走进社区服务
1、电脑维修队对学院教师电脑进行免费维修
第一批电脑维修队志愿者合影
第二批电脑维修队志愿者合影
志愿者对教师电脑进行拆装维修
志愿者对教师电脑进行软件升级
联通专营志愿者
大学生工作室为各个系做的展板资料
2、我系“学雷锋电脑维修队”进社区
由学生干部为骨干组成的“学雷锋电脑维修队”的队员们在暑假期间分开奔走各个社会做了问卷调查,宣传电脑知识。服务的热情,带着工具箱、宣传页来到社区,开展义务维修电脑,常识宣讲活动,以自己的行动奉献社会,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通过对社区居民发放调查问卷,当面采访等方式了解到目前居民家电脑常见的几个问题,如网络故障,死机,反应慢等,对这些问题团队学生给居民相关解释,介绍了简单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现在很多居民对于给电脑清理灰尘这种小事,都是自己在家完成,却不留意一些细节,如:不要碰撞显像管或使其尾部受力,不然容易引起显像管损坏甚至炸裂。不要用纱布等清洁主机板及显示电路板,以免纱线钩损元器件。我们还叮嘱用户,要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正确执行开,关机顺序,开机时先打开显示器电源,然后在开主机,关机则相反。使用U盘或光盘前,一定要杀毒。三个月左右做一次清理打扫。
本次实践活动以“普及计算机知识,上门维修电脑,服务大众社会”为主题,与顺驰兰郡名苑党支部联合开展“学习雷锋好榜样,义务维修进社区”活动。为确保本次社会实践的圆满完成,按照校团委的文件要求,在系领导的重视和指导下,系团总支充分发挥我系专业优势,在全系范围内挑选了专业知识过硬,理论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同学,组成了义务维修惠民团队。为了科为了科学、高效的开展活动,我们团队分成三个小组,两组去家里维修,主要针对楼层高或老年人不方便把电脑搬下来的居民;一组留下来为社区居民答疑。有很多实际问题学生也是初次遇见,凭着他们的认真、细心、端正的态度,解决着一个个的问题。团队中的学生党员以学雷锋志愿服务为契机,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热情奉献,把“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落到实处。整个实践活动,队员们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气。
3、职业体验日,爱心志愿者
5月16日-17日, 5月23日-24日, 5月30日-31日,我系在17号楼5楼举办了“学生职业活动体验日”活动,吸引了来自小学到高中的300余学生来体验我系的各项活动,引导他们了解职业教育、体验职业乐趣、展望职业前景、树立职业理想,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这些学生分别在我系进行了展厅参观;苹果系统、软件开发、APP开发;智能家居体验,电脑拆装、综合布线等等。
“+创”团队志愿者牺牲了三个周末的休息时间,选择在签到处不停的忙碌,不停地为家长做引导、讲解,解答他们的困惑。从开始到结束,他们一直坚守在第一线,不厌其烦地回答每个家长或者学生的问题,热情帮助他们。就像已经编好程序的机器人,重复做这些动作,一天下来,也是很辛苦的。但是再辛苦也抵不过愿意帮助别人的爱心,当看到家长和学生们完成一个个项目很高兴时;当看到家长和学生们得到满意的答案离去时,他们觉得是真正发自肺腑的帮助别人,能感受到这种助人的快乐和心满意足就够了。
他们用良好的形象、认真的态度、细心的引导,展示我院学生的优秀的素质和乐于助人的心,给许多家长和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院的文化风采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风景线。
4、计算机TA社团
计算机等级考试是省教育厅为检验各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水平和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而开设的一项学科考试。其过级率是考核和反映一所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学校评估考核学生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为切实提高学生一级考试过级率,学院领导和我系系一直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和措施。 2014年10月初,我院成立计算机TA社团,从计算机信息系大二的社员中挑选了10余位同学,在程雷、王申、杨飞等老师的带领下和学院领导的支持下针对上海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组织的“助教”活动。助教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协助老师做好考前辅导和机房管理,帮助同学解疑答难,使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进一步的巩固,做好复习迎考工作。针对活动老师事先做了一个详细的排班表,保证了每个机房有一个社员负责。TA社的工作是帮助每一位同学熟悉考试环境和操作流程,并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尽可能地为同学们答疑。
本次助教活动中因为经验不足有些冷僻的问题使TA社也有些困扰。但不管怎样,TA社的收获是巨大的,一方面在指导其他同学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使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得以融会贯通。另一方面也体会到了当老师的辛苦,无形中使他们在尊师重教和学习态度方面发生了很大的转变,TA社社员的热心和耐心也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和赞扬。
6月8日“七彩工商”社团巡礼节中,计算机TA社团进行展板展示及社团介绍,为2015年上海计算机一级考前辅导做宣传,期待今年我院计算机一级考试通过率再创佳绩。
5、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我系创新培养模式,亲自参观大学生工作室
周箴院长,杨奇庆理事长,吴建蓉副院长,朱莉莉副院长,教务处黄赓麟处长,教务处胡家秀处长一行参观了计算机信息系大学生工作室。
参观的时候,计算机信息系沈主任向各位领导介绍了工作室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我们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拓展高职学生综合素养和信息化水平。
工作室面向三个团队,主要负责学院师生员工的计算机网络维护、运维、部门网站的设计,应用软件开发,多媒体设计,以及联通营业厅的运作,本着参与、协作、奉献的精神,为全院师生服务。
最后,周院长对工作室的发展寄予了厚望,希望学生及老师能把工作室这种创新的模式做的更好!
6月15日,学院201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在嘉定校区顺利召开。周箴院长、朱莉莉副院长、招生就业办公室王中强主任以及各系主任出席了论坛。这次论坛还邀请到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副主任田磊、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上海青年就业创业促进会和上海市嘉定区开业指导中心的相关领导参加,我系被评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四、“+”创团队展望
进入“+”创团队的学生,从单纯传授知识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与创业的能力转变;提倡体验式学习,将“+”创团队转变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相结合,搭建一个信息和资源共享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发挥自己想象力、创造力和展现才华的空间。
我系“+”创团队将致力于“为学院广大师生提供专业、便捷、高效的服务”为宗旨,强化服务理念,完善服务机制,不断提高“+”创团队建设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计算机信息系供稿、文明办编辑)